来源:智慧工厂(如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.76亿人,其中技术工人有1.65亿,约占21%,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,仅占就业人口的6%。
不少工业企业普通工人存在“四低”情况:收入低、待遇低、尊荣感低、存在感低。这些都使得年轻人不愿选择工人职业,导致技术传承断层现象严重。
明天谁来当工人?这是工人之问,更是国家制造业发展之问。
1
“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,导致年轻人选择其他谋生手段,不去学技术。”
有专家表示,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重学历,轻技能; 企业重管理,轻技能。一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,对职工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力度不够,致使我国技术人才后备力量断层。
从市场供求看,近几年人才市场上,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.5以上,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,供需矛盾非常突出。为保持经济竞争力,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,而是更多技师。”这里所说的技师,指的是支撑“中国制造”的工业技师。
在我国,一个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最快需要12年时间,而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两三年,还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,却能晋级工程师。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周期长,而现有的工人上升机制不够健全,无形中制约了一些年轻工人的积极性。
除此之外,现如今的90后乃至00后大专生对职业的选择更加多元,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丰富,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,更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。
工人职业存在社会地位不高、发展方向比较单一、劳动强度大、工作环境艰苦等问题,而且很多年轻人认为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等不是很有保障。
这些都影响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,后备力量缺乏。
2
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,目前,我国制造业的用工缺口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。有数据显示,预计到2020年,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2200万。但现实情况是,一边是市场上需求强劲,一边却是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尴尬现实。
2019 年 1 月 10 日,马云在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表示:中国现在的大学其实不少,但中国现在缺的不是更多的大学,不是更多的研究院,不是更多的博士生,我们缺的是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。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考大学,都考得进大学,并不是大学毕业一定有用,中国 14 亿人口需要更多的人在职业技能学校。
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已存在已久,但底层的矛盾是: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读大学,读不上大学才去技校。这种氛围不改变,即使有好的技校也招不到优秀的学生。这些人走向社会后不能改变技校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,然后加重一般人对技校这个标签的负面观感,从而恶性循环。
某企业老板就曾直言不讳地说:“懂智能设备的工人还是不多,非常紧缺,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,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自行培训。”
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,扎心了.....
于是就会出现这一幕,每当企业投建一条智能生产线,能把普工需求压缩到一半,但反过来,又缺少与之匹配的高技术技工人才。
所以,当我们国家在喊着向“国家智造”进军时,背后要解决的问题,不单单是高尖端技术研发、在某些领域占领全球市场的问题,还有更加迫切和现实的,怎么培养更多的,愿意进工厂为产业升级埋头勤干的人才。
现在技工院校招生越来越难了。
对于国家,对于高职院校来说,提高招生率,让越来越多适合读技校的人才愿意去读技校,也是摆在社会发展面前的迫切的事情。而要做好这样一件事情,政策、激励机制、院校的定位、人心观念的转变都要跟得上,真的是一点都不容易。
3
应尊重技工,工资不再与学历挂钩!
这些年来,泛文凭现象导致中国院校忙着升级,中专升大专,大专升本科,重学术研究,轻技能操作,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。官方数据显示,2014年,北京只有28%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,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96%以上。
在制造业强国,摘得世界技能大赛**的“蓝领冠军”,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。但在我国,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“正视”,高级技工短缺,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,工作苦且不被重视,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。
国家要发展,民族要复兴,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!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, 理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,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礼遇和尊重,中国这只重要的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!
我们先看看德国是怎么样对待技工的。
在德国,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,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,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,甚至高过大学教授。
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,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,每年有65%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,直接进入职业学校。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,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“订购”成为企业的准员工,企业要按规定向“订购”的技校生每月支付学习津贴。
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,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“工匠”资源,包括工程师、高级技工、普通技工。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、规范、一丝不苟,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,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。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,每人都有一手绝活,有的是祖上传承,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、技工学校,甚至应用技术大学,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。
4
如何让工人愿意到工厂上班呢?
新时代呼唤擦亮工匠精神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,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,亟须提高工人群体待遇、地位和职业荣誉感,让一线劳动者更体面,更有尊严。
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》,为大国工匠送来政策春风。专家呼吁,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综合施策,发挥政策的长期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,让技术工人有脸面,有身份,造就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。
提高待遇,让技术工人共享幸福生活。提高工人待遇,无疑是解决工人后顾之忧的根本办法。解决员工的基本生活问题不仅是企业吸引力的一部分,还能让员工在生活中少费一些精力,在工作中多投入一些精力,为企业多创造效益。
很多人会有疑问: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,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? 其实,技术工人是企业的财富,提高待遇会激发其创造性和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,这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。对于企业来讲,还需完善基于岗位价值、能力素质、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,强化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,通过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。
国家还需加大对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,尽快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,以有效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收入,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,使其没有后顾之忧。
晋升激励,让技术工人有发展预期。改变工人的境遇,还需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综合施策,发挥政策的长期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。当前,应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,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工人。
如何拓宽工人的发展空间?企业亟待建立技能员工晋升体系,探索建立从初级工、中级工、高级工、技师、高级技师、首席技师到技术专家的职工职业等级评聘体系和薪酬体系。
由此,职业教育招生难就将被破解,一个尊重技工、争当技工的氛围才能逐渐形成。
营造氛围,让技术工人感受职业荣光。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办公楼会议室里有一面“一线员工笑脸墙”,数百幅照片记录了项目一线建筑工人工作、生活的平凡瞬间。国交建总工程师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说:“我们的工程都是工人们一点点完成的。这些努力一般不会有人特别注意到,但我们一定要记录下来,同时也让工人们感受到这个单位、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尊重。有尊严的工人,才能干好工程。
“钢铁裁缝”孔建伟从事焊工已经几十年,从一名普通的焊工一步步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、获得“全国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的全国技术能手。他说:工人职业荣誉感、自豪感、获得感是激发工人创造性的精神动力。
所以,要不断营造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,使技术工人获得更多职业荣誉感,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。
--- THE END ---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系转载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 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! 客户标杆案例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键词:工业互联网 智能工厂规划 智能系统
全国统一热线:林女士-13322843174
浙江公司: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长兴路996号前洋E商小镇北门1号楼414室
13322843174 林女士
广东公司: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宝汇路精工智造数智产业园
13322843174 林女士
江苏公司: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清扬路333南长创业大厦603
13322843174 林女士
安徽公司:合肥市高新区中安创谷A3A4号楼742室
13322843174 林女士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